身为一名休育记者,常跑中国游泳集训队,采访之余,也常向陈运鹏总教练请教有关中国游泳队的历史情况。作为新中国游泳队最早的成员,中国第一批运动健将中的一员,担任过近八年中国游泳队副总教练和六年总教练的陈运鹏对我的问题几乎无所不知,有问必答, 这使我产生了一个念头,即把他所讲述的一切写出来,古人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得失。” 在今天中国游泳运动正大步跨入世界泳坛强国之林的时候,这些“往事与沉思”将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思考和启示。——执笔者罗京生记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曾经有不少人问我,中国游泳的腾飞应该从什么时候算起?我的回答是:1986年。尽管从70年代末起,中国游泳已经在逐渐进步,比如 1978年,王林的100米蛙泳的成绩排在世界第18位,这是相隔12年之后,我国选手的成绩再次进入世界前25名;又比如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我国选手夺得3枚金牌,宣告了中国亚运游泳金牌零的历史的结束。但是一次真正腾飞所必需的条件,如选材方法、室内游泳池的数量、进行正规训练的人数,特别是训练理论、训练方向,包括方法和手段进入科学化阶段,是直到1986年以后才逐步完善的。从 1979年到1985年是中国游泳为腾飞做准备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中国游泳界人士走出国门,到世界各游泳强国去学习取经,如 80年代初我们曾派出三支队伍到澳大利亚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训练;1982年穆祥豪带领一批队员到美国训练;1985年郑若虚带一批队员到日本训练;同年上海曾凡辉、林有锦带领庄泳、杨文意等一批小队员到荷兰训练;我在 1980年和陈功成到美国春田大学学习游泳教学; 1983年我又带金浦、陈超到澳大利亚训练。同时我们还邀请世界各国著名教练到中国来讲学和指导训练。由于游泳当时是落后项目,国人对游泳界的行踪还不大注意,直到1986年汉城亚运会之后,有人做了一 次统计,才发现游泳界这几年来竟是体育部门中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大户之一。这种频繁的国际交流,大大开阔了中国游泳界人士的 眼界,为中国游泳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就我个人而言,这段时期对我影响最大的是一本书和两个人。
一本书是 1982年出版的《游得更快》一书,作者是美国运动训练学专家马格利斯格博 士。就在这本书出版的当年,我在美国春田大学学习时的老师史密斯教授到中国来讲学,顺便带来三本《游得更快》,一本送给北京体育学院,另外两本送给我和陈功成一人一本。这本书中首次从能量代谢的角度,把各种训练的手段方法,按照生理生化测试(主要是血乳酸值的测试)的结果,作了分类和定性。比如每公斤血液中含2-3毫克分子乳酸,为一般有氧耐力,3-4毫克为无氧阈,4-7毫克为最大吸氧量,7-12是乳酸能,再往上就是极限。同过去把各种训练按形式分为间隙训练,重复训练, 速度训练,超长距离游等相比,马格利斯格的分类和定性更为科学合理,特别是在掌握最佳负荷方面,由于教练员可以根据运动员的生理生化指标(血乳酸值)来安排训练量,就比过去仅是依靠经验和运动员的感觉来安排训练量更加科学和准确。现在国家队的教练几乎都是从能量代谢的角度安排训练,省市队有部分教练员也是这样做的。
两个人一个是美国教练丹尼斯,一个是民主德国教练克劳斯。
丹尼斯是1980年美国最佳游泳教练,是个事业心极强的人。他一心想在游泳训练中做一些科学研究,但是美国俱乐部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正好澳大利亚为备战1984年洛杉矾奥运会,愿意出重金聘请他到澳大利亚执教澳体院队,也就是澳国家队,这样他就到了澳大利亚。 1980,我带金浦、陈超到澳大利亚跟丹尼斯训练了三个月,从中学到不少东西。首先是他的重力量训练方法,他设计了8个训练动作,各有各的效果,其中以拉的力量为主。这一套方法我学回来,加以改造,后来成为我和周明小组力量训练的雏型。第二是他重视水中力量训练,当时他已经采用橡皮牵引、脚蹼、阻力裤等辅助器材进行水中力量训练。第三是他把训练课明确分开,比如一堂课以练耐力为主,称作耐力课,一堂课以速度耐力为主,称作质量课,一堂课以速度为主,称作速度课。第四是他把一年训练划分为两个周期,每个周期中的主要阶段有目的地解决一个问题。再有他的训练课负荷很大,强度很高。此外,我们还学习了他的基本技术训练方法,他把一种姿式分解成许多局部动作,便于运动员掌握正确的泳姿。我们现在把四种泳姿分解成一百几十种动作,也是从他那里得到的启示。但是,我在向丹尼斯学习的时候,也发现他有不足之处,就是他不大注意训练中最佳负荷的建立和掌握,有些训练学中的基本原则如循序渐进,由小到大,由轻到重,由全面到专项等, 他不是很重视。澳大利亚运动员训练很刻苦,有几个人练得很好,就是因为他没掌握好最佳负荷,几堂训练课下来,运动员就给练垮了。我觉得很可惜,这样简单的错误,我们中国教练是不会犯的。所以回国后我对人说,我看了世界最佳教练的训练,觉得并不是高不可攀,他们掌握最佳负荷并不理想,只要我们能够找到一个有才华的运动员,只要我们方法好,我们中国教练也一样能培养出世界级的运动员。
克劳斯是1986年来我国的。当时我国和民主德国有一个文化协定,就是我们派一个女排教练到民主德国去帮助训练他们的国家女排, 他们派一个游泳教练到我国来帮助我国游泳训练。克劳斯来了以后首先了解情况,和教练员多次座谈,然后负责一个小组的训练工作,一直到1986年10月亚运会结束。他负责的小组大约 有10名队员,中间虽有流动,但总人数没有什么变化。这期间我曾作为他的助手和他共事过几个月。
克劳斯对中国游泳界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血乳酸测试,第二是高原训练,第三是训练周期的划分和训练课的安排。在克劳斯来之前,国内一些科研人员已经开始对血乳 酸测试和高原训练进行尝试,比如我们有两个小组曾经上高原训练过,血乳酸测试也偶然搞 过几次,但都是在摸索,对于它们的意义、方法、手段,我们还处于启蒙阶段,不是很清楚, 所以也没产生什么明显的效果。克劳斯来了以后,首先在如何应用血乳酸测试技术方面给我们作出了示范。他是将血乳酸测试作为一个监护、监测运动员训练能力的手段,把血乳酸值作为衡量运动员有氧耐力水平、无氧训练能力、身体疲劳恢复等方面的一个重要数据,供安排训练时参考。特别是克劳斯初到我国,对 国运动员的身体状况不了解,完全依靠血乳酸值来掌握运动员的身体训练情况,所以他进行血乳酸测的次数很多,有时候一堂训练课对一名运动员要取8次血样。他在中国训练10 个月,手下经常保持10名队员,他一共取血样 1577次。其次是在高原训练方面。民主德国是当时世界上在高原训练方面最有成效的国家, 而克劳斯又是民主德国的高原训练专家。他曾经16次带队上高原训练。所以说我们中国游泳队一开始就接受了世界最先进的高原训练方法。第三是在训练内容和训练课的安排上。克劳斯在训练安排上明确地分为一般有氧训练、有氧耐力训练、有氧无氧混合训练、模拟训练和速度训练等,甚至在训练课的安排上也很有规律,比如每周一下午练400米,周二下午练100米,周三下午休息调整,周四练200米, 周五练50米,周六又是调整。直到今天我们国家队有些高级教练在训练课的安排上仍然延用克劳斯的模式,只不过把三、六下午的调整改为更积极的陆上力量训练。
美国和民主德国(在与联邦德国合并之前)都是世界泳坛的巨人,中国游泳在腾飞之前,首先大量学习这两个国家先进的理论和训练方法、手段,这就等于把腾飞的起点放到巨人的肩膀上。这在高原训练方面表现得特别明显。原来我们底子很薄,对高原训练的特点、方法、手段模式几乎一无所知,经过学习民主德国的先进经验后,我们的高原训练水平一下子跨入世界先进行列。从1986年到1992年巴塞 那奥运会前,中国游泳队一共进行了20次 高原训练。现在,高原训练已经成为我们许多运动员提高运动能力的重要手段,而欧美许多国家在高原训练上至今仍然处于探索阶段。 当然,如果我们只学习人家昨天的经验,我们就只能跟在人家后面跑,永远超不过他们。所以我们不但学习世界上先进的东西,而且对学来的东西加以改造,使它们变得更加先进。比如血乳酸测试技术,克劳斯原来仅仅把它作为训练监护、监测技术,后来我们把这一技术的应用范围推广到三个方面:一是比赛后即刻测试,了解运动员血乳酸的峰值,从而了解运动员的比赛能力;二是对各种主要训练手段进行测试。 为各种训练强度定性;三是训练中测试,以便了解运动员的机能状况。学习百家所长,结合本身情况加以改造, 使之变为更加先进同时又适合自己的东西,中国游泳就是用这种方法为新的腾飞积聚了雄厚的资本,迎接中国游泳第三次高峰的到 来。
从汉城到北京
1986年汉城亚运会的游泳比赛,是中日两国选手在历届亚运会游泳比赛中争夺最为激烈的一次。在1982年亚运会上,中国游泳选手夺得3枚金牌,使中国体育代表团在金牌总数和团体总分上首次超过日本,从那以后,日本体育界就把中国视为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1986年,日本游泳界为了备战亚运会,将他们的主力选手长崎宏子、绪方茂生、水本良幸等送到美国训练,野口智博等人到高原训练,同时破天荒地没有派一线队伍参加当年举行的世界游泳锦标赛。日本人的强化训练收到了成效。在日本亚运游泳选拔赛中,日本选手打破6项日本国家纪录,原来相对落后的男子短距离自由泳、男子100米蛙泳和200米蝶泳以及女子400米和800米自由泳等项目的成绩也都有明显提高。日本游泳界提出,他们的目标是在汉城亚运会上夺得21枚金牌,但据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日本游泳界上层人士内定的目标是拿25枚金牌,同1978年曼谷亚运会的数目相同,他们认为,不这样便不能遏制住中国游泳突进的势头。 本来从1985年中日两国最好成绩看,男子 16个项目,日本有12项占优,女子15个项目, 日本有14项占优。我们的男子50自、100自、 100蛙、4乘100混和女子自5个项目的成绩虽然略好于日本,但又面临着亚洲其他国家选手的争夺。比如男子50米自由泳的亚洲最好成绩就一直是由新加坡选手洪秉祥保持着。 1986年上半年,我国选手又创出了一批好成绩,使我们有望夺取金牌的项目又增加了几个, 像女子400自和400混、男子100蝶等等。此外,由于日本短距离自由泳名将筑濑退役,使我们在女子100自上的实力又相对增强了不少。 不过,由于日本又冒出一个女子长距离自由泳新秀若惠围美贵,我们原来优势较大的女子 800米自由泳又成为争夺项目。 亚运会前,有关方面让我们报指标。我们报的是“保持3枚”,后来因为有些领导认为这个指标太保守,我们才改成“3到5枚”,但是我们心里有数,我们一定不会只拿5枚金牌,我们一定会超过这个数目。后来我们果然拿到10枚金牌,超额一倍完成。
1986年汉城亚运会的游泳比赛确实紧张激烈,意外迭出。本来赛前的估计是我们在短距离自由泳项目上会赢,在长距离项目上会输, 没想到结果正好相反,短距离我们输了,长距离反倒赢了。这里面既有实力的比拼,如闫明超水平发挥,一人独得女子400自,800自和400 混3枚金牌,也有因祸得福的,比如谢军在200 米自由泳比赛中游得不太好,同日本选手的差距很大,400米自由泳预赛又是勉强进人决赛,排在靠池边的 一条泳道上,因此日本选手没把他放在心上。比赛中,日本选手一心盯着旁边的王大力,没想到谢军游到了前面,等到他们发现后再想追赶,已经来不及了。还有黄晓敏100米蛙泳的成绩退步了1秒多,但她的对于长崎宏子的成绩却退步了2秒,结果黄晓敏以0.01秒的优势夺得 100来蛙泳的金牌。当然在比赛中也有运气不好的,比如郑健100米蝶泳成绩进步很大,但是他的对手三浦广进步幅度更大,结果这枚金牌还是被日本人拿走了。经过这次亚运会,我们也总结出一条经验,那就是尽管运动员赛前状态不好,也不能丧失信心,因为虽然你的状态不好, 但对手的状态可能比你的还要差,所以不管处在什么情况下,只要你立足于拼,就有机会取 胜。
比赛结束后,应各国记者的要求,中、日、韩 三国游泳队的领队和总教练联合举行了一次记者招待会,当时中国队总教练穆祥豪让我和领队王发成出席这个会议。会上,记者们问我说: “中国游泳队在第七届亚运会上的金牌数是0, 第八届还是O,第九届是3,第十届是10,第十一届亚运会将在北京举行,你们是不是已经准备全面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泳坛的新盟主?”我回答说:“这次我们拿10枚金牌,在很多情况下是日本选手出现了失误。日本教练很有能力,日本队员训练很刻苦,日本有很强的经济和科技实力,所以我们赶上日本还是很遥远的事情,也许还要经过几届亚运会。”其实,在说这番话的时候,我心里已经燃起一个强烈得不能再强烈的愿望:在下一届亚运会上,我们一定要全面战胜日本队!
汉城亚运会之后,游泳在国内的影响大幅度提高,在1987年第六届全运会和1988年亚洲游泳锦标赛上,我国游泳成绩又有进一步突破,其中最大的突破是杨文意打破了女子50米自由泳世界纪录。 杨文意是1985年第一届青运会上冒出来的年轻选手,她在那届青运会上并没有夺得金牌,但是我们观察了她的形态和技术后,认为她是一个很有希望的好苗子,于是便在1986年初把她招进国家队,分在我和周明的小组里,由周明主要负责她的训练。经过一年多的训练,杨文意进步很快,在1987年第六届全运会上,杨文意成绩飞跃,战胜了夏福杰等许多强手,夺得女子50米自由泳冠军。不过当时她的成绩同世界纪录还有一段距离。
1987年底,我和冯晓东教练带着闫明,谢军,钱红和黄晓敏四个人到美国奥兰多参加美国游泳公开赛。我们游泳队出国比赛,一向有两个任务,一是比赛,二是学习其他各队的训练经验。奥兰多是著名的迪斯尼游乐园所在地,赛会期间,主办者曾经组织各参赛队去迪斯尼公园游玩儿,我们谢绝了东道主的热情邀请,留在游泳馆里继续进行训练,同时观看其他队的训练情况。就是在那次比赛中,我看到了女子50 米自由泳世界冠军和世界纪录保持者、罗马尼亚著名选手塔玛拉·科斯塔凯。我在心里拿杨文意和她作比较,我发现科斯塔凯的力量和速度都很好,但她的身体形态和水中技术都不如杨文意,科身高1.73米,杨文意当时身高是 1.76米,科体形较宽,杨文意体形修长,水中流线形阻力比科要小,科水中技术比较粗糙,杨的水中技术比科流畅,杨惟一不如科的地方是力量较弱。
回国以后,我把这些情况对周明和杨文意作了详细介绍,我对杨文意说:“你现在推一不如科的地方就是力量,只要你把力量练上去,你一定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打破世界纪录。”这番话对杨文意是一个很大的鼓舞,从那以后她训练的刻苦性和自觉性都有明显提高。有一 次,我和周明开会,留下杨文意一个人作力量训练。会议结束后,我和周明悄悄回到力量训练房,看见杨文意一个人正按照周明布置的计划练得满头大汗,训练完了又自己做记录,当时她才15岁。经过4个月的训练,在4月于广州举行的第三届亚洲游泳锦标赛上,杨文意果然以 24秒97的成绩打破了女子50米自由泳的世界纪录。 当杨文意的成绩刚从电子大屏幕上打出 来,穆祥雄就冲过来,使劲地握住我的手,两眼满含着热泪。我很理解他的心情。其实我心里也同样激动,祥雄在50年代曾经3次打破过世界纪录,后来莫国雄又破过一次世界纪录,那时我们都在一个小组里训练。从那时到今天,已经整整过去了28年。在这28年中间,世界纪录被改写了无数次,但是始终没有中国人的名字。如今,中国人又把自己的名字镌刻在游泳世界纪录的史册上,这是中国游泳界几代人梦寐以求的目标,是几代教练员、运动员卧薪尝胆,埋头苦干的结晶。杨文意创造世界纪录的事例充分说明,只要我们的训练方法对头,中国人在游泳这类体能项目上也完全能打破世界纪录。
1990年第十届亚运会在北京举行,赛前我们就认识到这将是亚洲泳坛上一次改朝换代的比赛。虽然说1988年我们在广州举行的第三届亚洲游泳锦标赛上曾经以24枚对6枚金牌数战胜过日本队,但那次比赛日本队并没有认真 做准备,他们的一些好手也没有参赛,所以还不能说我们已经超过日本队。亚运会就不同了,双方都将全力以赴,是一次真正的全面对抗。 根据两国实力的对比,我们估计中国队将会夺 得15-18枚金牌,其中女子项目为12-14枚, 男子3到6枚,日本队将会夺得13-14枚金牌, 其中女子2-3枚,男子11-13枚。中国队是女强男弱,日本队是男强女弱,但从整体看,中国队要稍强一些。没想到最后中、日两队的金牌数之比竟然是23对7,而且我们不但包揽了全部女子项目的金牌,就是在男子项目上,金牌也 以8枚对7枚超过了日本对手。
中国游泳队这一次之所以能大胜日本队, 主要是因为我们的整体实力已经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第一天赛得特别好也是个关键因素,尤其是陈剑虹立了大功。第一天一共比赛4个项目,男女各有2项,按照以往的成绩看,女子两个项目我们能够稳操胜券,男子两个项目,日本人略强些。我们在公开场合讲,第一天比赛的正常结果应该是2比2,但是我们内心里希望能比成3比1,在两个男子项目中争取拿到一 枚金牌,至于比成4比0,我们觉得这种可能微乎其微。比赛第一项是女子100米自由泳,庄泳轻松获胜。第二项是男子100米蛙泳,我们寄希望于陈剑虹。这一天,陈剑虹在训练局的朋友和安徽老乡自动组成一个啦啦队到游泳馆来为陈剑虹助威,他们打出横幅,上面写着“陈剑虹,兄弟们为你助威来了!”这给了陈剑虹极大的鼓舞。比赛中,陈剑虹发挥得特别出色,从出发后就一直领先,始终压着日本选手渡边健司和川口伸之,最后以1分02秒60的 成绩夺得冠军,并创造了全国纪录,这个成绩也是陈剑虹泳坛生涯中的最好成绩,后来一直到退役,陈剑虹再也没有游出过这个成绩来。陈剑虹的出色发挥使日本人原来以为手拿把攥的一枚金牌落空了,他们的士气受影响,而中国队员却士气大振。第四项男子200米自由泳比赛,谢军也发挥出高水平,游出他本人历史上第二个好成绩,夺得冠军。结果第一天比下来,中国队以4比0战胜日本队,超过了我们赛前的最好预想。这以后,中国队员越战越勇,许多人游出了本人历史上最好或次好成绩,最终以25枚金牌对6枚金牌大胜日本队。 1990年亚运会标志着中国游泳已经全面冲出亚洲,下一个目标,就是夺取奥运会金牌,在奥运会上升国旗,奏国歌。同冲出亚洲相比, 这是一个更光荣也更艰巨的目标。
梦想与光荣
在我很小的时候,奥运会在我的心目中就有非常崇高的地位,是我的一个神圣的梦想。 1946年我12岁,正值第13届奥运会在英国伦敦举行,我崇拜的几位上海篮球选手像包松圆、吴成章(吴沂水之父)都参加了那次奥运会。那时我每天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看报纸,了解奥运会比赛的消息。我记得那次奥运会篮球赛,中国队只赢了伊拉克队,别的场次全输了。那时中国的体育还非常落后。
1952年第14届赫尔辛基奥运会举行时,我已经参加了海军游泳队。当时我心中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参加 1956年在墨尔本举行的第 15 届奥运会。所以我训练非常刻苦。1956年奥运选拔赛,我获得200米蝶泳第一名。当时的奥运会游泳比赛还没有单独设蝶泳这个项目,只设有“俯泳”,其中包括蝶泳和蛙泳两种泳姿。由于当时我国的蛙泳水平比较高,有希望在奥运会上拿奖牌,所以体委领导安排了3个游蛙泳 的运动员(穆祥雄、戚烈云、徐致祥)参加奥运会比赛。正当他们要出发的时候,有消息传来,国 际奥委会有一部分人阴谋在奥运会上搞两个中国,为了表示抗议,中国选手没有参加那次奥运会,而且在那之后不久,我们又退出了国际游联、国际自行车联合会等8个国际体育单项组织。
1980年,国际游联恢复了中国游泳协会的合法席位。1984年中国游泳选手重新出现在奥运会的比赛场上。不过这时候我已不再是一名运动员,而是中国游泳队的副总教练。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我们没有一个人进入前8名决赛,甚至没有一个人进入9至16名的B组决赛。不过我并没感到意外.因为我们当时刚刚起步,比世界水平确实差得很多。但是我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到下一届奥运会,我们一定会追上来。
1988年汉城奥运会,中国游泳选手首次打破奥运会游泳奖牌“零”纪录,夺得3银铜。其实,如果我们的选手经验再丰富一些,也极有可能夺得一两枚金牌。例如杨文意在汉城奥运会50米自由泳的成绩是25秒64,如果她能游出25秒55(5个月前,她曾创造了24秒98 的世界纪录)的水平,冠军就是她的了;庄泳 100米自由泳决赛成绩是55秒47,仅输给冠 、东德选手奥托0.54秒,后来她在4乘100 米自由泳接力中游出54秒25来。黄晓敏是冲刺晚了,不然也有可能战胜赫尔纳夺得冠军。 汉城的成绩检验了我们,说明我们的训练路子对头,只要我们沿着这条路子走下去,我们就一定能在奥运会上夺取金牌。
从汉城回来以后,原中国游泳队总教练穆祥豪提出辞呈,我接任总教练工作。这时候,中国游泳队主要是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训练,如周明的小组里有庄泳、乐靖宜;张雄的小组有林莉、王晓红;冯晓东的小组有钱红等。除了总教练的工作外,我主要是训练沈坚强等运动员。
1991年4月我出访美国后回到北京,当时全国游泳冠军赛正在辽宁省辽阳市举行。一 天,上海市体委副主任赵英华打电话给我,说杨文意在冠军赛50米仰泳比赛中只得了第四名,成绩退步两秒多。其它项目的比赛,她都弃权了。赵英华向我转述杨文意的话说:“如果陈指导愿意带我,我就继续练下去,如果他不带我, 我马上退役。”
说实话,我当时一点思想准备也没有。对于杨文意的情况我是了如指掌。她是我挑选进国家队的,在开始时是由我和周用共同负责她训练。汉城奥运会以后,杨文意的成绩开始下 降,中间虽然更换过几个教练,但由于教练员和运动员的配合不够默契,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1991年珀思世界游泳锦标赛,杨文意在她的强项50米自由泳比赛中仅获得第四名。那几天正逢她的生日,可是她却把自己关在屋里,哭了一天。这期间,杨文意几次提出要我带她,我因当总教练工作比较繁忙,又考虑到各种人际关系,没有答应她。现在杨文意又提出这个要求来,我该怎么答复她呢?我对赵英华说:“让我考虑一下。”赵英华在电话那头等着我回话,时间只有几秒钟。在这几秒钟里,我的大脑飞速旋转,想了很多。我想到如果我接受杨文意的话,可能遇到的各种人际关系问题。她训练能力低下,对手既强大又众多,这对我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我是否有能力在短短的一年多的时间里既不误全队工作,又把杨文意培养成一名奥运会冠军,我对自己没有把握。但是,我又想到杨文意是我挑选到国家队来的,她年轻,身体形态和水感都很好,是一个非常有希望的泳手。更主要的是我对中国游泳的整个形势作了个估计,在奥运会上我们有希望拿金牌的只有五个人,就是庄泳、钱红、林莉、王晓红和杨文意,如果我们听任她退役,就是少了20%的机 会。这时候,赵英华又在电话里说:“陈指导,你的为人我们是了解的,我们相信你。”赵在我犹豫的时候又推了我一把。于是我对她说:“你转告杨文意,我决定带她。”
1991年6月,我开始正式带杨文意。我系统地抓了杨文意的陆上力量训练,同时叫杨文意多练蝶泳,以蝶泳保自由泳。在训练中,我根据杨文意体质较弱的特点,特别注意她的最佳训练负荷和练后的恢复。这一年7月,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英国谢菲尔德举行,为了让更多年轻教练有锻炼的机会,我没去这次大运会,我请么正杰教练负责杨文意在大运会期间的训练和比赛。游泳队临行前,我同杨文意研究比赛的战术。因为杨文意正在恢复期间,特别需要树立自信心,所以我对她说:“这一次参加50米自由泳比赛的好手不多,只有庄泳实力比你强,但你可以搏一下。你压枪(即枪响同时人水),赌 50%的机会,如果裁判没判你,你可以同庄泳拚一下,如果判你了,咱们回来再重新开始。”杨文意很好地领会了我的意思,果然获得50米自由泳金牌。这一次胜利使杨文意信心大增,到9 月份全国游泳锦标赛时,杨文意在6天的比赛 中夺得7枚金牌,而且在50米自由泳比赛中再次战胜庄泳,说明她的训练能力基本恢复了。
1992年3月,美国选手在美国奥运游泳选拔赛中创出了一批好成绩,其中新人汤普森和老将马蒂诺的50米自由泳成绩超过了杨文意, 杨文意在4月亚洲游泳锦标赛中50米自由泳的成绩是25秒48,排在世界第三位。但是我们在内部训练时曾给杨做过一次测试,她的50米 自由泳的成绩是25秒08,名列世界第一。为了不给杨文意增加太多的压力,我们没有把这个成绩向领导和新闻界公布。
我和杨文意是随中国体育代表团提前一周到达巴塞罗那参加奥运会比赛的,周明和张雄 小组比我们提前三周出来,先在捷克作适应性训练。在巴塞罗那我们会师了,他们一个个脸色黝黑,精神状态非常好。美国队是比赛前三天才赶到巴塞罗那的,他们在法国进行了两周训练。我们打听他们的训练情况,听说他们训练得也很好。在巴塞罗那,有一次我带杨文意去看美国队训练,主要是看汤普森和马蒂诺。我们赶到游泳馆,汤普森和马蒂诺正在练出发起跳。汤普蒂是蹲踞式起跳,起跳技术 一般,3秒出水,出水后第一个动作上身浮起太高。总的看汤的出发技术不如杨文意,杨文意是抓台式起跳,2.4秒出水,出水后的第一个动作的衔接也比汤好,这意味着杨文意在出发这 一项技术上能拉对方一个肩膀,这对50米的比赛非常重要。看了她们几个动作后,杨文意说:“陈指导,咱们回去吧。”我一听这话,就知道她心里已经有数了。
7月31日,是巴塞罗那奥运会游泳比赛的最后一天,女子50米自由泳的预赛和决赛就在这一天的上午和晚上举行。上午预赛杨文意并不是很顺。第一次出发,有人抢跳,但裁判鸣哨 晚,杨文意冲出15米,才被“召回线”拦住,“召回线”把她的肩膀都拉破了。第二次发令枪哑人,杨文意又冲出去被召回。直到第三次才决出小组名次,杨文意名列小组第二,美国选手汤普森列小组第一。
这时已是中午12时多,距晚上的决赛只有 7个多小时的时间了。中国代表团团部非常照顾我们,专门派了小车在游泳馆外等着我们。 我们回到选手村,吃完饭,这时已经是下午2点钟,随后我们又到我房间里为杨文意进行半小时按摩。我一边给杨文意按摩,一边为她打气说,你上午游得很聪明,不使出全力,先拿到决赛权再说。然后我们又详细分析了对手情况和晚上的比赛计划。下午2时半,按摩完毕,我让杨文意去休息,对她说:“你上好闹钟,3点半下来,赶4点的班车到赛场去。”
下午我们提前两小时来到比赛场地,杨文意在训练池用橡皮带做拉力训练,我按照惯例 到比赛池看看对手的情况。有一位广东中山籍的关岛教练来给我送行(因为我们第二天就要 回国),送给我一条印有关岛标志的大红浴巾, 远远看去,就好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临到杨文意要去检录时,我把这条红色浴巾转送给她,对她说:“红色是好兆头。一会儿比赛时你带两条浴巾,你那条用来擦身子,这条红的你用来把出发台擦擦干,然后铺在出发台后面的地上,你可以站在上面,脚下会很柔和很舒服。别忘了注意好出发起跳,前25米不要拚得太凶, 稍微发力就行了,我还是在老地方看你比赛。”
参加50米自由泳决赛的运动员出场了,她们中间有美国的汤普森和马蒂诺、法国的普列大斯基、独联体的梅希雅戈、德国的奥西加斯、荷兰的布鲁琼,还有我国的庄泳。庄泳排在第四泳道,杨文意小组预赛第六,排在第七泳道。 我看见杨文意一切都照我嘱咐的那样做,先擦干出发台,然后把毛巾铺在地上。她还朝我通常坐的地方望了望。
比赛时,庄泳首先抢跳。我知道,这是有实力的表现。因为实力强的选手就怕别人“压枪”去拚他,而实力相对差一点的选手则往往采用“压枪”搏一下的战术。游泳比赛的规则规定, 第一次抢跳不会被罚下去,第二次不论谁抢跳都要被罚下去。庄泳的意图是,先抢一次,第二次大家都不敢抢了,再凭实力取胜。
当运动员们第二次站到出发台上的时候, 我心里紧张极了。我这一生参加过三次奥运 会、三次世界游泳锦标赛、六次亚运会、六次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共计20多次世界大型比赛, 还从来没有一次像这次那么提心吊胆。我生怕还有谁敢“压枪”,又怕杨文意掌握不好重心落到水里去,直到听到发令枪声,看到杨文意入水,我心里才如同一块巨石落到地上。杨文意游到25米,第一次换气,用时10秒96,我觉得她已经领先了。她第二次换气是在37米处,这时候她已经把其他人拉得更远,只有庄泳追上来一些。最后10米,杨文意一口气一冲到底,以超过第二名半个身子的优势率先抵达终点。我一看电子显示屏,24秒79,一项新的世界纪录诞生了!
杨文意刚从水里出来,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就开始采访她,我从电视屏幕上看到她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感谢陈指导。”其实我心里也十分感激她。一个教练员,能有一名悟性高、有能力的队员, 她能够完全领会你的意图,能够百分之百地实现你的计划,能够充分表现出你的价值,作为一个教练员,还有什么比这更高的奢望呢?
中国国歌奏起,五星红旗飘扬,我望着站在领奖台上的杨文意,不禁心潮翻滚,感慨万端。 我想到1953年我初进国家队时的情景,想起在北京先农坛体育场观众席下的地下室里集训的日子,想起吴传玉、穆祥雄、穆祥豪、涂广斌、戚烈云、徐致祥。戴丽华、潘静娴、熊开发等新中国第一代游泳选手--心里不禁涌起一种庄严神圣的感情。新中国游泳运动从1952年起步,到今天在奥运会中夺得4金5银,这中间经过了一段十分漫长曲折的历程,是经过中国游泳界几代人的卧薪尝胆、艰苦奋斗,才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聊以自慰的是,在这中间,也有我的一份微薄的贡献,留下我几个扎扎实实的脚印。 我陈运鹏没有虚度这一生。
巴塞罗那奥运会后,我已经57岁了,我向领导提出辞职申请。中国游泳队的一批年轻的教练已经顶上来了,他们学历高,能力强,中国游泳不愁后继无人,我为应该为年轻人提供施展才华的更广阔的天地。1995年底,领导终于批准我从总教练的岗位上如期退休,但是中国游泳队仍然聘请我当技术顾问,我也决心继续为中国游泳出谋划策。我这一生,注定要和游泳打一辈子交道,尽管我已退役了,但是,我的心永远也不会离开那一池碧水。 |